整個因特網是由眾多的網站通過高速通信干線連接而成的全球性網絡,Internet連接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網站連接到 Internet 通信干線上,即網站之間的連接。另一類是用戶登錄到某個網站,即用戶與網站之間的連接。這是兩種不同類型的連接,網站連接到通信干線上是全天候的,即每時每刻都連在網上,而用戶一般上網時才通過一定方式與網站相連,而不上網時則不必連接。
幀中繼(Frame Relay,FR)是分組交換技術的一種新發展,20世紀70年代,分組交換技術的通信環境主要是模擬通信網,終端設備沒有智能,通信線路的傳輸質量也較差。隨著數字化的發展,光纖技術提供了更寬的頻帶和更高的傳輸速率,網絡的可靠性顯著提高,數據傳輸的差錯率降低到幾乎可以忽略的地步,終端設備智能化程度也不斷增強,在數據通信環境的不斷改善、用戶對高速傳輸技術不斷提出更高要求的情況下,20 世紀 80 年代末出現了幀中繼技術,并于 20 世紀 90年代初開始投入市場。幀中繼技術是采用在中間節點對數據無誤碼糾錯的方法,從而縮短了傳輸時延。
幀中繼技術是在OSI第二層上用簡化的方法傳送和交換數據單元的一種技術。 幀中繼技術是在分組技術充分發展,數字與光纖傳輸線路逐漸代替已有的模擬線路,用戶終端日益智能化的條件下誕生并發展起來的。 幀中繼僅完成OSI物理層和鏈路層的功能,將流量控制、糾錯功能等留給智能終端去完成,大大簡化了節點機之間協議。 幀中繼采用虛電路技術,能充分利用網上資源,因而幀中繼具有吞吐量高、時延低、適合突發性業務等特點。 當用戶的帶寬需求為 64Kbps~2Mbps,而參與通信的節點多于兩個時,使用幀中繼是一種較好的解決方案。
當通信距離較長時,幀中繼的高效性使用戶可以享有較好的經濟性。 當用戶傳送的數據突發性較強時,由于幀中繼具有動態帶寬分配的功能,選用幀中繼可以有效地處理突發性數據。 幀中繼優點是節省費用、端口共享、動態帶寬分配、適合突發性數據、簡化物理層的容量規劃。其不足之處是潛在的擁塞(丟幀)、傳輸性能會受其他用戶影響、不能保證傳輸質量幀中繼主要應用在廣域網中,支持多種數據型業務,如局域網互聯、圖像查詢業務、圖像監視、文件傳送、CAD/CAM。根據數據通信的實踐,最適用于幀中繼通信應用的領域是局域網的互聯。 目前,幀中繼可以提供的速率為 l5/2Mbps,并正在研討發展 45Mbps 速率的計劃。幀中繼和X.25的特性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