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域名都是由英文字母組成的,但我國常用的文字是漢字,隨著 Internet 的普及,現在已可以用漢字來表示的一個網站的名稱,即網站的域名。 中國互聯網管理中心(CNNIC)的中文域名試驗系統早在2000年就已經開始試運行了。各方用戶注冊中文域名十分積極,據初步統計,已經有近 10 萬個中文域名被注冊了。中文域名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純中文域名,如上海電視大學。中國,另一種是網站的類型還是引用原來的表示方法,如上海計算機公司.com,后一種類型比較符合國際域名命名體系的結構來組織中文域名。
此前申請過純中文域名的企業將同時獲得一個“中文.cn?的域名,而此后申請的企業可以選擇注冊“中文.cn?或是純中文域名。新的中文域名統的最大優點就是降低了技術難度。以往 CNNIC 的中文域名系統需要用戶安裝客戶端軟件或 ISP 在服務器上安裝插件,而客戶端軟件會占用系統資源,ISP 要調整服務器將影響自己的業務并會產生軟硬件兼容性問題,因此對推廣造成了困難。但新的中文.cn 的域名體系只要在 CNNIC 的 cn 域名服務器上稍做調整即可,因此可以算是在現有的域名系統上所做的最小的改變,并且保證從現有系統到中文域名的順利過渡。此外,新的中文域名系統還支持繁簡轉換。 中文域名的推出,掃除了世界各地華人使用漢字上網的語言障礙,相對于英文域名,中文域名對國內用戶和世界上華人更有意義和容易記憶。
我國首家獲國際域名管理中心認證的國際域名頂級注冊商“中國頻道”,與擁有“.cc”在亞洲的獨家行銷代理權的馬來西亞DOTCC公司合作,在內地首家推出以“.cc”為后綴的頂級域名注冊服務,日前正式開通“.cc”域名實時注冊系統。 萬網也發布新聞,向中國用戶提供 NSI 的“中文.com:”的預注冊;中國頻道與 I-DNS聯合推出“中文.com”的注冊;新網也將召開發布會,推出自己的“免費中文域名預注冊”的服務。 NSI是全球多達 1900萬個域名的供應商,曾經多年壟斷國際域名注冊市場。自國際頂級域名服務器的控制權轉交到中立組織ICANN手里,NSI也開始參加域名注冊的市場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