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病毒的防御技術從無到有,至今已有了很大進步。清除病毒工作總是善后工作,萬一遇到了覆蓋型的惡性病毒,清除工作已無能為力了。因此,反病毒人員早在1988年就研究有關技術,力爭做到防患于未然,例如IBM的VSTOP就是一個內存駐留型的軟件防病毒產品,可以阻止黑色星期五等染毒文件的運行。目前最常用的技術就是實時監視技術。這個技術為計算機構筑起一道動態、實時的反病毒防線,通過修改操作系統,使操作系統本身具備反病毒功能,拒病毒于計算機系統之門外;時刻監視系統當中的病毒活動,時刻監視系統狀況,時刻監視軟盤、光盤、Internet、電子郵件上的病毒傳染,將病毒阻止在操作系統外部。優秀的反病毒軟件往往采用了與操作系統的底層無縫連接技術,占用的系統資源極小,具備的自動解壓縮技術可以實時監測從網絡中下載的壓縮軟件包中的程序是否帶有病毒,還能阻止惡意Java和ActiveX程序的運行。
有的軟件甚至還能讓程序帶毒運行,即將光盤等只讀載體上帶毒的程序讀入內存后在內存中清毒后再運行。反病毒軟件和實時監視軟件都是存在于計算機中的軟件,它們本身也可能被病毒感染,如果將他們固化在硬件上,就避免了這種可能性,防毒卡就是這種想法的產物,但是防毒卡在病毒庫更新的便捷性上還是不如軟件 病毒的免疫 計算機病毒的免疫技術目前沒有很大發展。針對某一種病毒的免疫方法已沒有人再用了,而目前尚沒有出現通用的能對各種病毒都有免疫作用的技術,也許根本就不存在這樣一種技術?,F在,某些反病毒程序使用的給可執行程序增加保護性外殼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起保護作用。但是,若在增加保護性外殼前該文件已經被某種尚無法由檢測程序識別的病毒感染,則此時作為免疫措施為該程序增加的保護性外殼就會將程序連同病毒一起保護在里面。等檢測程序更新了版本,能夠識別該病毒時又因為保護程序外殼的“護駕”,而不能檢查出該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