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介紹的加密技術可以有效地保護電子商務活動中網上信息流動的安全,防止非法竊取和修改數據。但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Internet的擴大,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及網絡的攻擊與日俱增,而且破壞性日益嚴重。一旦病毒發作,它能沖擊內存,影響性能,修改數據或刪除文件,甚至使整個網絡陷于癱瘓。1999年,CIH病毒在我國發作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梢?,計算機病毒防治也是一種保證信息安全的重要技術。
計算機病毒是將自身納入另外的程序或文件的一段小程序。廣義的計算機病毒還包括邏輯炸彈、特洛伊木馬和系統陷阱入口等。計算機病毒雖是一個小小程序,但它和普通的計算機程序不同,具有以下特點: (1)自我復制的能力 它可以隱藏在合法程序內部,隨著人們的操作不斷地進行自我復制。
(2)具有潛在的破壞力 系統被病毒感染后,病毒一般不即時發作,而是潛伏在系統中,等條件成熟后,便會發作,給系統帶來嚴重的破壞。 (3)只能由人為編制而成 計算機病毒不可能隨機自然產生,也不可能由編程失誤造成。 (4)它具有可傳染性,并借助非法拷貝進行這種傳染 計算機病毒通常都附著在其他程序上,在病毒發作時,有一部分是自己復制自己,并在一定條件下傳染給其他程序;另一部分則是在特定條件下執行某種行為。雖然病毒形式多種多樣,但它們發作的目的都是為了破壞程序的完整性,篡改文件的精確性,使系統及其所支持的數據和服務失去功效。其主要表現形式有: (1)破壞文件分配表,使磁盤上的用戶信息丟失。 (2)改變磁盤分配,造成數據的錯誤。 (3)刪除磁盤上特定的文件或破壞文件的數據。 (4)影響內存中的常駐程序。 (5)自我繁殖,侵占大量存儲空間。 (6)改變正常運行程序。 (7)盜用用戶的重要數據。 |